第25讲:
从巴兰的诗歌看神的信实与主权
日期:2025年10月1日晚上
经文:第23章
一、背景回顾:人的道路与神的道(民22章)
要理解第23章,我们必须先简要回顾第22章。巴勒,这位摩押王,看到了以色列人的强大,他采取了一个“高明”的策略:聘请当时声名远播的“术士”巴兰来诅咒以色列人。他认为,只要通过超自然的力量削弱以色列,就能在军事上击败他们。这是一个典型的“属灵世界介入物质世界”的古代世界观。
而巴兰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人物。他显然认识耶和华上帝,也能与祂沟通,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财富和地位的贪恋(彼后2:15;犹11节)。在巴勒使者的重金诱惑下,他内心动摇,尽管上帝明确警告他“不可去”,他最终还是踏上了前往摩押的道路。于是,我们看到了那幅著名的画面:驴子看见了拦路的上帝使者,而先知却瞎眼不见,最终上帝藉着驴开口,教训了巴兰。
二、第一次诗歌:神的拣选与分别(民23:1-12)
1. 仪式与启示的对比(23:1-6)
2. 第一次诗歌的核心信息:独特的子民(23:7-10)
3. 巴勒的失望与巴兰的无奈(23:11-12)
三、第二次诗歌:神的信实与不变的爱(民23:13-26)
1. 地点的转换与徒劳的努力(23:13-15)
2. 第二次诗歌的核心信息:信实的守护者(23:18-24)
· 祂不说谎: 祂的话语是绝对可信的。祂对亚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的应许必然成就。
· 祂不后悔: 祂的拣选和恩赐是没有后悔的(罗11:29)。祂的计划不因人的反复无常而改变。
· 祂言出必行: 祂的话语本身就带着成就的能力。
3. 巴勒的绝望与巴兰的再次申明(23:25-26)
四、神学反思与当代应用
1. 认识并信靠上帝的绝对主权
2. 珍惜我们在基督里“被分别”的身份
3. 扎根于上帝信实不变的话语
4. 警惕“巴兰的试探”
5. 成为祝福的管道
金句:神非人,必不致说谎,也非人子,必不致后悔。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?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?(民23:19)
思考题:
尽管当时的以色列民有许多问题,神还是奇妙地保护以色列民免受伤害,这给我们什么启发?